在看這本書以前
我一直以為犯罪心理學是一種讀起來很沉悶,讓人想睡覺的東西
不過近期不斷接觸到都是心理學的話題
加上看了這本作品
讓我對犯罪心理學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跟了解
並且對其的看法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
原因是作者在書中
將犯罪心理學比喻的非常貼切又生活化
深入淺出的解說讓人淺顯易懂
就算不想要弄懂犯人的心理都很難
只是呢...
或許看習慣了艾勒里昆恩「超公平的遊戲」的關係
我對范達恩的舖承不太滿意
雖然還是有帶給讀者線索
但是都是在偵探進入下一個行動時才讓我們知道他發現了什麼線索
總有一種被作者擺了一道的感覺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
他在這本連非常非常重要的證物(聶子跟麻繩)都在萬斯親自示範的時候才說明其的存在
又再次覺得被作者耍了
不過好處蠻多就是了
看了這本之後發現當時放棄《畫像》是好的選擇
看范達恩的作品其實沒有我想像中的困難
相反的,凡是喜歡犯罪心理學的推理迷
就算不喜歡犯罪心理學也可以
推理世界的老手也歡迎
抑或是個剛進入推理世界的新手
實在都非常適合看這本書
是不是日本偵探漫畫看太多了,我從一開始就有直覺兇手是誰(通常就是那個看似最不可能的人),而且,我不是很喜歡凡斯ㄧ副自以為是的樣子,不過據說這就是古典推 裡小說的一部份。
給上三顆星的原因,是因為本書著於1927年。
說實話,從班森殺人事件開始,再到金絲雀殺人事件,兇手都非常好猜,簡直可以說在事件的一開始就可以看出端倪,
至於犯罪手法也一點都不困難,甚至還有點"陽春",比起現在越來越進化的殺人詭計,范達因的這幾本著作可謂之非常正統的古典推理。
古典有古典的美,至少對從來沒有接觸過推理世界的讀者來說,是個很方便的入門管道,當然,得先不要被書中一大堆過於理性正經的文詞給打敗才行。
題外話,到目前為止我還是沒辦法喜歡凡斯這位自視甚高的業餘偵探,馬漢克能夠受得了他這位老友"另類"的友愛方式,我只能說暗暗佩服啊~
...Contin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