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道德感)是什麼?本書作者從心理學家的角度將之定義成「建立在情感依附上的義務感」,並得出了「4%的人毫無良知」的結論。
整體而言,與「反社會人格者」高度相關的形容詞有:沒有良心、缺乏情感、無法愛人、精神病態、具有魅力、愛控制人、欺騙操縱、不負責任、毫無罪惡感及悔意……
值得注意的是:「4%的人毫無良知」是西方人的比例,為東方人的數十倍,這可能與美國重視個人主義、崇尚攻擊掠奪的文化有關;東亞「相互依存」、「一體性」、「合一」的傳統文化則是西方人陌生的觀念。此外,東方的「自律道德」與西方的「他律道德(來自上帝、超我、情感依附)」也有根本差異;作者所謂的「良心、良知」,與儒家的義理亦不盡相同。
總之,反社會人格者就在你身邊,而西方人的疾患比例(4%)比東方人高得多。吾人若對「控制慾」及「道德排他」保持警覺,則可減低「反社會人格者掌權+盲目服從權威」所帶來的危害。
...Continua反社會人格裏頭提到的一點
一開始之所以會跟反社會人格的人們建立交情 都是因為她或者他 太有魅力
而且就算他們受到傷害他們還是會跟他維持交情
因為他的身上有一種其他人找不到的力量
他們的魅力有點像其他大型貓科動物一樣 很容易會被他們的動作 獨立性 和力量迷住
但萬一我們是在錯誤的時間點站在錯誤的地方 直接跟美洲豹面對面通常會讓我們嚇到手腳抽經
我的朋友圈內 認識過一種人 天生就有一鼓好運 對於自身所做的行為 如果有妨礙他人
他不需要道歉 是擁護者 會幫他善後!
大家都要小心 裝可憐的人類們!
...Continua只要隨機殺人案一發生,
媒體就會紛紛冠上「反社會人格」,
但你真的瞭解什麼是反社會人格嗎?
這本書的作者,
是任教於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知名臨床精神病學專家瑪莎.史圖特博士,
他在書中運用了自身的臨床經驗及文獻研究,
將「反社會人格」探討得淋漓盡致,
並且列出幾項「反社會人格者」的特質,
協助我們辨識出身邊的危險人物,
而免於受到傷害。
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
對於世上竟然有高達4%的人毫無良知,
感到不可思議與毛骨悚然,
這4%的人不管做了什麼壞事,
偷竊、搶劫、殺人或性侵,
都不會有一丁點的罪惡感與良心不安,
試算一下,
一個班級如果有50個人,就有2個人沒良心,
臉書朋友如果有300個,就有12個人沒良心,
比例可是高得讓人心驚膽跳。。。
最讓我感到害怕的,
是通常人們都認為「反社會人格者」是非常暴力的,
像是隨機殺人犯?性侵犯?
然而,相反的是,
「反社會人格者」多數屬於非暴力型反社會人格者,
他們聰明得很,擁有蠱惑人心的能力,
通常不會公然犯法,而法律也拿這些人沒辦法,
他們很可能是擁有萬人信徒的宗教領袖、擁有千萬支持者的政治人物、曾被知名雜誌專訪過的社會賢達、甚或是你身邊擁有好人緣的主管或朋友。
閱讀控Facebook粉絲專頁:
https://goo.gl/A1oW24
閱讀控Instagram:
https://goo.gl/osRpaG
閱讀控Dcard文章:
https://www.dcard.tw/@tzuhsuanchou
對閱讀控匿名提問:
http://ask.fm/tzuhsuanchou
如果一個人擁有下面七個特徵裡至少三個特徵,這個人在臨床上,就足以讓許多精神病學家懷疑他有「反社會人格疾患」
1. 無法遵守社會規範。
2. 欺騙性,操縱性。
3. 易衝動,無法事先計畫。
4. 易怒,攻擊性。
5. 不顧自己或其他人安危。
6. 持續地不負責任。
7. 在傷害、虐待其他人,或是偷其他人的東西之後不會感到悔恨。
對付生活中反社會人格者的十三條規則
1.最高守則───必須承認有些人就是沒有良心
2.在自己的直覺和權威角色(教師、醫生、領袖、愛動物的人、人道主義者、家長)之間選擇聽從直覺。
3.把事不過三這條原則當作指導方針。
4.質疑權威。
5.提防拍馬屁。
6.如果有必要,請重新定義你對尊敬的看法。
7.不要跟他們糾纏不清。
8.保護自己的最好方法就是避開反社會人格者,拒絕跟他們接觸或是溝通。
9.質疑自己的婦人之仁。
10.不要嘗試彌補已經無法彌補的事情。
11.千萬不要出於同情,或其他理由,而同意幫反社會人格者隱藏真面目。
12.保護你的靈魂。
13.好好活著就是最好的報復。